評價指标 | 參考分值 | 評定方法 | |
一級指标 | 二級指标 | ||
1.課程教學團隊 | 1.1課程教學團隊具有校企雙主體特征,實行校企雙負責人制。 | 5 | 支撐材料 |
1.2學校課程負責人(或主講教師或團隊負責人)須為申報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師,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學術造詣。企業課程負責人須為申報高校正式聘任的兼職教師(客座教授、産業教授、課程特聘教師等),具有豐富的一線研發經驗和較高道德素養。 | 5 | ||
1.3教學團隊成員分工明确,結構合理,教育教學水平高,通過組建虛拟教研室等平台,實質性地共同完成課程目标、教學大綱、課程資源開發、課程教學及考核評價等一系列課程教學改革工作。 | 5 | ||
2.課程目标 | 2.1課程服務面向明确,能夠突出學校比較優勢和區域主導産業需求,緊密對接江蘇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及50條重點産業鍊。 | 5 | 教學大綱 |
2.2課程目标具有可量化的學習成果,能夠體現對人才培養目标及畢業要求的支撐,在課程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。 | 5 | ||
3.課程内容 | 3.1 充分挖掘和運行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,并作為重要授課内容。 | 5 | 課程教案及課件 |
3.2課程内容緊扣學科發展與行業應用前沿,能夠将科學研究新進展、實踐發展新經驗、社會需求新變化納入到課程教學,體現課程内容的前沿性。 | 5 | ||
3.3課程内容應充分體現行業相關的真實應用環境、應用經驗、應用要求、實施規範和流程,以及經濟性、安全性、環保性等真實工作要素,體現課程内容的應用性。 | 10 | ||
3.4通過産教深度融合,鼓勵将真實項目案例轉化為具有教育教學功能的“學習型項目”,能夠支撐課程目标有效達成。 | 10 | ||
4.課程實施 | 4.1有效利用網絡(在線)課程平台、移動終端學習平台(雲班課),與學生建立交流、互動和評價通道,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。 | 5 | 課程教案及其他支撐材料 |
4.2能夠全面貫徹“學生中心、成果導向、持續改進”教育教學理念,鼓勵以真實項目(案例)為載體,開展案例式教學、項目化教學和實踐驅動的教學模式,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造性,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方法、分析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,以及創新能力與創業意識。 | 10 | ||
4.3鼓勵依托行業企業優質資源,在真實産教融合場景中開展課程教學工作。 | 5 | ||
5.課程考核評價 | 5.1鼓勵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模式。課程學習成果的測試評價能夠支撐培養目标及畢業要求。 | 5 | 過程材料 |
5.2根據各類專業認證的要求,開展課程目标達成情況分析,持續改進。 | 5 | ||
6.特色成效 | 形成産教融合特色教材(教案)。課程質量得到行業企業專家和高校同行專家認可,學生滿意度高,示範推廣價值高。符合“兩性一度”要求,支撐現代知識生産模式的變革。 | 15 | 支撐材料 |